中办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矫正驼背别指望“网红神器”

发布时间:2022-09-26  来源:中国疾控动态  字体大小[ ]

   矫正驼背别指望“网红神器”

  一提起驼背,许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宰相“刘罗锅”的画面。其实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凸所引起的形态改变。

  正常人的脊柱从侧面看是呈S形的,有4个生理弯曲,分别是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当各种原因造成胸椎生理后凸曲度变大时,就形成了驼背。

  // 成因:被动还是主动

  造成驼背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被动型和主动型。什么叫被动型呢?简单来讲就是由疾病造成的胸椎后凸,个体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畸形。常见的病因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维生素D缺乏病(可造成小儿佝偻病和成人骨软化症)、舒尔曼病(少年驼背症)、黏多糖病、骨质疏松症等。

  另一种驼背叫主动型或者习惯型,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比如经常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的学生党、办公室里久坐不动的上班族、爱玩手机的低头族,以及开车一族。主要是平时姿势不良,坐久了就会下意识地将脖子往前伸,腰腹放松往后移,日积月累就会导致背越来越驼。

  // 驼背伤气质更伤身

  含胸驼背会让人看起来不精神、不美观,但驼背不只会让你输掉气质,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驼背会让胸腔容量减少,引起肺活量下降和运动耐力下降;驼背易导致脊椎畸形,压迫神经,引起下背疼痛;驼背导致头颈部和胸前部肌肉紧张,脊柱后凸,腰背肌受到牵拉,易发生劳损;驼背会影响消化功能,易引起腹胀、便秘;驼背会让颈椎曲度变小,严重时可影响椎动脉及交感神经,造成头晕、头痛……

  // 矫正带成为“网红”

  现在的矫正带多种多样,但其原理都是通过外力矫正的方法改善姿势。商家会告诉大家,矫正带可以调整脊柱两侧肌肉的力量平衡,维持脊柱的正常状态,从而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纠正含胸驼背的目的。一些矫正带甚至还加入了很多酷炫的元素,比如智能监测、角度感应、震动提醒等,俨然已经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

  从大多数厂家提供的矫正带治疗前后对比照片来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对那些经常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的学生党,在家长眼中,矫正带简直就是治疗驼背的神器。一时间,许多牌子的矫正带也成了治疗驼背的“网红”。

  // 矫正驼背靠谱不靠谱

  驼背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被动型驼背,比如强直性脊柱炎之类的疾病所造成的驼背,脊柱的骨骼系统形成了僵硬的骨性畸形,就像一棵生长多年的歪脖树一样,即便使用矫正带,也难以将畸形纠正,所以起不到矫正的效果。真要矫正还需要从病因入手,往往最后要靠手术来完成。

  对于主动型驼背,由于脊柱尚未形成骨骼畸形,主要问题是肌肉失衡,因此属于柔软性驼背。通过调整姿态是可以恢复的,此时使用矫正带有一定效果。

  // 使用越久效果越好吗

  既然矫正带可以矫正主动型驼背,那是不是戴得时间越长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脊柱的各个方向活动是由多组肌肉协调控制的,比如我们要做背伸的动作,背伸的肌肉会收缩,屈肌会放松,反之亦然。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体态的矫正需要对薄弱肌群进行主动锻炼加强,而对用力过猛的肌群进行被动拉伸和放松。

  长期驼背体态导致脊柱的屈肌和伸肌失衡,我们需要把薄弱的背伸肌肉练强,比如竖脊肌、背阔肌、斜方肌等。肌肉是用进废退的,而且肌肉非常“聪明”,一旦可以“省力”就会立刻“消极怠工”。如果长时间佩戴驼背矫正带,脊柱背伸主要靠矫正带来维持,背伸的肌群就会“出工不出力”,久而久之可能发生肌肉萎缩。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孩子戴上矫正带,背部挺直了;把矫正带取下来,背又塌下去了。

  也就是说,身体被外力(矫正带)掰回正确位置,不等于薄弱肌群被锻炼,对疲劳的肌群也没有放松作用。长期佩戴,肌肉得到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反而不利于脊柱健康。矫正带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纠正不良姿态还是要靠加强锻炼,增强背部肌肉力量。

  // 科学锻炼也能矫正驼背

  给大家介绍两个非常简单,且能有效矫正驼背的动作:

  1.飞燕展翅:双手相握,置于臀部,头颈部后仰,挺腰背伸。双手向远端滑移并尽量背伸,感受到双手与颈腰的后仰是对抗的,保持10~20秒。

  2.抱椅背伸:端坐于办公椅,双脚放松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后伸环抱椅背,将臀部紧贴椅背,将胸部缓慢向前挺,感受胸前扩张和后背收缩紧张感,维持10~20秒。缓慢回到初始位,稍停留后依次重复10~15次。

  (来源:健康中国)

中国康养信息网摘编任薏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