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华盛顿州中学师生代表回赠新年贺卡
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赛龙镇抓发展见实效

发布时间:2013-03-17  来源:中国公众新闻网  字体大小[ ]

  公众讯息 赛龙镇地处岳池县南部边陲,距岳池县城36公里,距广安市城南25公里,距武胜县城31公里,东邻罗渡镇,南通重庆市合川区的香龙镇、龙市镇,西连大佛乡,北傍齐福乡。全镇幅员面积25.5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6个居民小组,人口20340,耕地面积806公顷。主要以生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农产品;蚕桑、生猪、肉牛、家禽、水产等养殖业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渠江边上出产的黑花生、芝麻、沙罐萝卜、土烟是远近驰名的特色农产品。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发挥整体合力,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镇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使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繁荣经济为根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脚踏实地履行职责,克服困难,真抓实干,使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10万元,增长18.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688万元,增长42.06%;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7653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7万元,同比增长20.2%;非税收入190万元,增长22.5%,稳步化解镇村债务45.36万元。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和补贴,加大农业投入,狠抓试点示范,深入推广应用农村实用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使用效率,突出特色产业,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今年,全镇粮食生产稳中有升,总产达到8990吨。种植水稻9620亩,其中旱育秧7600亩;玉米1760亩;红苕1250亩;大豆230亩;洋芋2360亩;其它粮食面积123亩;蔬菜总面积9703亩;柑橘总面积600亩;发蚕种1250张,良桑嫁接7万株,推广方格簇5500片;出栏优质生猪25000余头;小家禽27万余只,同比增长6.1%;新增农业业主15个;新发展黑花生基地600亩,砂罐萝卜基地300亩;巩固发展了无公害蔬菜、名优水果、竹笋等基地3000多亩;新扶持发展养殖大户30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5个;完成农民工培训3186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7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050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新鲜血液,促进产业发展。引进农业开发业主7户,分别在十字路、红花园和千字岭村种植西瓜、辣椒、甘蔗等共1300余亩,在顺梁寨村发展蚕桑基地600余亩,协议引资3136万元,到位资金3100万元,就地解决劳动力340人以上。商标注册10个,全镇达到15个。

  利用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了赛龙砂罐萝卜、黑花生、芝麻、白沙柚、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等特色产业。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注重抓好“三动”(即:业主带动、专业组织联动和服务驱动)。

  2011年全镇建成30户以上农民新村3个,改扩建新村2个,特别是花柳溪美好家园建设。2010年“7.17”和2011年“9.19”两次特大洪灾,我镇遭受重创,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渠江流域新村建设工作自2012年2月启动以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市、县要求,切实做好渠江流域“美好家园”建设工作,我镇进一步健全机构,成立了新村建设领导小组,调整充实力量,广泛宣传动员,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新村选址、规划设计。新村建设总用地面积18415.94平方米,规划居住户数33户,人口140人,总建筑面积6834.41平方米(农户住宅6446.70平方、配套公共设施387.71平方米)。本项目工程总投资482.28万元,圆满完成花柳溪美好家园建设任务。

  狠抓农业水利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了“小农水”项目的实施,已完成整治维修渠道8公里,新修和整治山坪塘13口。新增城镇就业55人,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5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帮助3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助了21名贫困学生入学。

  深入开展干部队伍作风整肃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同时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说话,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监督,有效地促进了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了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推进了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建立了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

中国公众新闻网责任编辑方华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